第三代汽車輪轂軸承的安裝需嚴格遵循操作規范,結合其高度集成特性(雙法蘭設計、集成ABS傳感器),以下為具體安裝步驟及注意事項:
一、安裝前準備
工具與材料
專用工具:壓力機、拉拔器、卡簧鉗、球頭鉗、鋼絲掛鉤、扭力扳手(精確至±5%扭矩)。
耗材:鋰基潤滑脂(NLGI 2級)、無塵布、硅基密封膠(耐溫-40℃~150℃)。
防護裝備:防靜電手套、護目鏡、防砸鞋。
環境要求
潔凈度:在無塵車間(ISO 14644-1 Class 7級以上)操作,避免灰塵進入軸承內部。
溫度控制:環境溫度保持15℃~30℃,防止熱脹冷縮導致安裝誤差。
部件檢查
軸承狀態:檢查磁性編碼環(ABS傳感器)無裂紋,油封顏色為棕褐色的一面朝內。
配合面:軸頸直徑公差H7級(±0.015mm),軸承座孔垂直度≤0.02mm。
二、拆卸舊軸承(如需更換)
車輛固定
將車輛駛上舉升機,用安全支架固定,確保穩定性。
部件拆除
輪胎拆卸:用輪胎扳手松開螺栓,取下輪胎。
制動系統:
拆下制動卡鉗,用鋼絲掛鉤懸掛于車體,避免制動管路受力。
松開制動盤固定螺栓,取下制動盤。
轉向節分離:
拆下轉向拉桿球頭螺母,用球頭鉗分離轉向節與轉向拉桿(嚴禁敲擊)。
拆下轉向節與減振器的2根螺栓、與下擺臂的3根螺栓,取下轉向節。
舊軸承拆除
輪轂頂出:用專用工具將輪轂從轉向節中頂出(無專用工具時可用尺寸匹配的套筒替代)。
軸承分離:
用拉拔器取下軸承內圈。
用卡簧鉗拆下軸承座孔兩側的卡簧。
用壓力機及圓形墊塊將舊軸承從轉向節中壓出。
三、安裝新軸承
清潔與潤滑
座孔清潔:用無塵布蘸酒精擦拭軸承座孔,去除油污、銹蝕。
潤滑脂涂抹:在新軸承內外圈滾道、滾動體表面均勻涂抹鋰基潤滑脂(厚度0.01~0.02mm)。
軸承壓入
卡簧安裝:先裝轉向節外側卡簧,確保定位準確。
軸承壓入:
用舊軸承外圈作墊塊,將新軸承緩緩壓入轉向節(壓力機壓力控制在50~100kN,速度≤2mm/s)。
軸承完全壓入后,安裝另一側卡簧。
輪轂壓入:用舊軸承內圈作墊塊,將輪轂壓入軸承,確保軸承內圈均勻受力。
部件復位
轉向節安裝:
裝回轉向節與減振器的2根螺栓,扭矩95N·m。
裝回轉向節與下擺臂的3根螺栓,扭矩35N·m。
制動系統:
裝回制動盤,扭矩25N·m。
裝回制動卡鉗,扭矩25N·m。
輪胎安裝:裝回輪胎,螺栓扭矩110N·m。
四、關鍵注意事項
禁止操作
嚴禁敲擊軸承(可能導致磁性編碼環損壞或保持架變形)。
嚴禁拆解或調整密封圈(破壞密封性會導致進水、進塵)。
磁性編碼環保護
安裝時帶磁面朝車輪內側,遠離磁場(如電機、揚聲器)存放。
扭矩控制
半軸端部自鎖螺母扭矩265N·m(需兩人協作,一人踩制動踏板提供反向力矩)。
安全校驗
安裝完成后,轉動輪轂檢查是否順暢,無卡滯、異響。
用振動分析儀檢測軸承振動頻率(≤2.8mm/s),確保無異常。